血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1岁东莞医生确诊恶性肿瘤,历经磨难,他 [复制链接]

1#

躺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病床上,周国祥常常梦见自己回到了南方医院(医院),穿上防护服和同事一起上手术台,为心肌梗死患者做介入手术,他是一名心内科医生。

医院心内科,全年介入手术量超过台,诊疗水平在省内、国内堪称一流。而这背后是在学科主任郭素峡博士后带领下,心内科团队的奋斗、进取、拼搏,周国祥也做出了贡献。

直至今年1月30日,除夕前一天,周国祥拿到病理报告,得知自己被确诊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滑膜肉瘤,他打电话告诉郭素峡时,情不自禁地哭了。硕士毕业工作仅4年,才31岁的他不敢相信。

现在,他已经做了两次手术,做了三次化疗,下来还准备放疗。就像他做医生时总鼓励病人要乐观对待一样,轮到他成为病人,他也一直告诉自己: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不同的挑战,必须勇敢面对。

▲周国祥

除夕前一天,确诊滑膜肉瘤

周国祥是江西人,年7月,从福建医科大学心内科专业硕士毕业后,医院心内科。比他早一个月,作为南京医科大医院心内科专家,郭素峡也跳槽来了东莞。

▲郭素峡

离东莞市区60医院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郭素医院做手术,作为团队年轻的成员,周国祥也经常起早贪黑地跟随着郭素峡奔波,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

两年前,周国祥发现,他的右腿膝关节有些疼痛,做了几次磁共振发现,右腿髌腱下有一个很微小的肿物,他也没有过多的在意。直到今年1月下旬,右腿发不了力,蹲不下去,一蹲就痛,也不能跑步。

因为家在广州,新婚不久的妻医院工作,1月24日,周国祥医院;26日,专家为他做右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滑膜血管瘤切除术;28日出院回家,马上要过年了。

1月30日,病理检测结果出炉,他患的并非单纯滑膜血管瘤,而是滑膜肉瘤,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郭素峡在电话中听到报告后,“大脑一片空白,失眠了三天”,周国祥的哭泣让她忧虑不已。

治疗5个多月,渡过诸多难关

春节一过,周国祥马上开始接受进一步治疗。由于第一次术前检查都是报滑膜血管瘤,术中没有扩大范围清除淋巴结,4月27日,他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做了“右膝关节滑膜肉瘤广泛切除术”。

随后,又进行了化疗。周国祥查阅了很多资料,他说,对滑膜肉瘤还没有明确的最佳治疗方案,滑膜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通过手术彻底地切除干净是治疗的关键,如果瘤体较大还可采用放疗和化疗。

至于滑膜肉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多认为主要是X染色体和18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出现位置交换,基因突变出现SYT-SSX融合基因,绝大多数滑膜肉瘤患者携带此基因,长期接触致癌物或是诱因。

5个多月的治疗中,周国祥在妻子和母亲的陪伴下,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最让他难受的是化疗期间,“浑身不舒服,想吐”。以前他是医生,现在他是患者,换个位置,他更能体会患者的滋味了。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滑膜肉瘤患者,不少还是孩子,有的孩子因为术后复发而截了肢。看着他们,周国祥心中充满怜惜,但对自己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我术后两个多月,还没有复发迹象。”

盼望治愈后回到团队一起奋斗

过去的一周,周国祥又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度过的。医生准备为他做放疗,但检查发现,因为之前骨髓抑制太严重,他的白细胞、血小板的指标太低了,就留他住院打针,刺激骨髓加速造血。

滑膜肉瘤的治疗费用不低,一些化疗的费用社保无法报销,而整个治疗大概要持续到今年的10月,这对周国祥一家而言是沉重的负担。关键时刻,医院工会和心内科团队给了他最大的安慰。

郭素峡说,周国祥来自农村,参加工作才4年,又刚刚结婚,经济负担很重,她带领科室的36名医护人员为他捐款,她自己带头捐了2万,其他人有的捐1万,有的捐几千,很快筹集到了10万多元。

“接下来后续的费用,我们也会想办法,大家一起来帮助他。”郭素峡说,心内科介入手术量使众多东莞患者和家庭受益,靠的就是团队,“团队成员有困难,我们就一起拉他一把”。

这让周国祥倍感温暖。“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不同的挑战,滑膜肉瘤可能就是我的挑战吧,必须勇敢面对。”他已经开始盼望,治愈后重新回到医院,回到心内科团队,和大家一起奋斗。

▲周国祥工作照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我就知道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