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脏肿瘤的发病率有多高有哪些分类 [复制链接]

1#

心脏肿瘤的发病率有多高?有哪些分类?

心脏肿瘤很少见。尸检率为0.1‰~0.3‰。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心脏肿瘤又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在原发性良性肿瘤中,约30%~50%是粘液瘤,良性非黏液性肿瘤以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和横纹肌瘤多见,恶性肿瘤中75%是肉瘤。

左心房粘液瘤其蒂部多位于房间隔卵圆窝周围,肿瘤活动度较大,因此表现为类似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可阻塞二尖瓣口,引起晕厥或猝死。粘液瘤还可以因为瘤栓脱落导致各个部位栓塞。右心房粘液瘤基底部可位于房间隔、右房壁或下腔静脉瓣,肿瘤阻塞三尖瓣孔或影响下腔静脉回流,出现肝大、腹水和双下肢水肿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心脏粘液瘤一般有蒂多数生长在房间隔卵圆窝周围,基底部范围较小,而心脏恶性肿瘤一般基底部宽,多发生于右心系统,。

原发性心脏肿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肿瘤体积小可无症状,容易漏诊,肿瘤较大可表现心悸、气短、咳嗽、咯血、贫血、腹胀、偏瘫、失语、肢体乏力等症状,其中心悸、气短常见,系因肿瘤堵塞房室瓣口、肺动脉口、上下腔静脉开口及占据心腔造成血流受阻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阻塞瓣口甚至可引起猝死。

瘤组织碎片脱落引起外周血管栓塞致少数患者以体、肺动脉栓塞或晕厥为首发症状,除栓塞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常伴有全身炎性反应,可能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有关。

原发性心脏肿瘤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超声心动图、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心血管断层造影、心包穿刺和手术探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能明确心脏肿瘤的诊断3,并可提供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蒂的附着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可与其他心腔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并对良、恶性作出初步诊断,评价继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迅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心脏恶性肿瘤在超声心动图中常显示边缘不光滑,与心脏正常房室腔界限不清,基底部较宽且活动度小。胸部CT或MRI检查常可发现心脏内较早期的病变,准确显示心脏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并可了解到病变较详细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而心脏肿瘤的最后确诊只能由手术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

心脏原发性肿瘤存在栓塞和猝死的危险,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手术摘除,特别是经常晕厥发作和有栓塞史。手术的原则是不损害心功能。心脏良性肿瘤愈后很好。粘液瘤复发率较高,其复发与切除不完全、多源肿瘤、家族性肿瘤及Camey综合症相关。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