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7岁,因上腹部不适感、偶有疼痛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前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巨大强回声肿块,考虑血管瘤可能”,入院后CT检查显示符合典型多发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体积巨大,其中右肝内瘤体上极平膈肌,下极达盆腔内。实验室检查支持肝血管瘤诊断。
因肿瘤多发,且体积巨大,外科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经充分讨论,决定采用经皮肝血管瘤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案,简单说,就是通过动脉造影找到向肿瘤供血的血管,将导管插入肿瘤供血血管内,向瘤体内注射混有化疗药物的栓塞剂,从而达到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因肿瘤多发且体积较大,单次完全栓塞治疗并发症较重,故选择分次栓塞的治疗方案。
第一次介入诊疗:可以看到肿瘤下极达盆腔水平(第二骶后孔水平。途中黑色影像为栓塞剂)
第二次介入诊疗:肿瘤体积明显减小,肿瘤下极已经回缩至髂嵴水平(第四腰椎下缘)
第三次介入治疗:黑色为肿瘤实质内沉积的栓塞剂,肿瘤回缩至第三腰椎下缘水平
经过三次治疗,肿瘤控制效果明显,随访二年,目前CT检查结果持续好转中。下面是最近一次CT检查影像
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T结果(下图),肿瘤体积缩小明显,效果肯定。预计追加补充栓塞治疗,有望彻底根除病灶。
肝血管瘤,
是发生于肝脏实质内的一种良性肿瘤,极少发生恶变,体积大于5cm时,可引起腹部胀满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肝功能异常,当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多为生长于肋弓以下较大的肝血管瘤因外力导致破裂出血。
其传统治疗手段为肝血管瘤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被一些微创治疗方法所代替,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案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
河北医院开展介入诊疗工作二十余年,介入血管外科成立于年,以微创治疗为手段,历经二十多年的积极发展,介入医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台机器三个兵发展到如今四个手术间(本部3、东院区1),十六名医护从业人员,从单一的病种治疗,到今天能独立完成三大类六十多个病种的介入诊疗,介入血管外科开展了包括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和综合介入诊疗等多个病种的腔内治疗以及部分血管外科开放手术,共计完成各类手术一万三千余例次,受益患者遍及沧州域内各市县以及廊坊、衡水、德州、天津等周边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