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生而发展的病变。年,Mulliken和Glowacki首次提出新的分类学说,将不具备内皮细胞增殖的血管病变归为血管畸形。这一从生物学角度着眼的分类方法,从本质上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为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年,Waner和Suen提出了脉管病变的新分类,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
血管瘤的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患儿出现在出生以后的数天、数周,少数患儿一出生即有。与国外专著发现不同的是,血管瘤的早期表现是一个红点、红色小斑块(而不像西方人表现的先为白色的斑块),在随后的数周或数月中发展迅速,即表现出所谓的快速生长期。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的血管瘤绝大多数仅有1个快速生长期,而非2个快速生长期。血管瘤显著特征是表现为略高出皮肤的红色斑块,早期是1个或多个红色病灶密集而成的红色斑块,扪诊质地偏中等、类似风团。进入快速生长期时,表现为病灶的体积迅速增大,扪诊质地较以前变硬,部分病灶表现为皮温升高。血管瘤以头颈部好发,但往往伴有四肢和躯干病灶。
血管瘤的生长阶段
血管瘤进入快速生长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过快而导致中央坏死、溃疡。其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增长过快,肿瘤中央区供血严重不足,于是产生中央部分的细胞坏死。临床上,坏死区往往因为继发感染而加重溃烂。血管瘤的坏死和继发感染,常常导致受累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如继发性唇裂、梨状孔暴露等,并且常常伴有继发性出血。位于深部的血管瘤,首诊的主诉往往是某个区域的肿块,临床常见的有腮腺区肿块,表面皮肤表现为绛紫色的团块。扪诊时肿块质地中等偏硬,周围常有皮肤充血的泛红色改变。此时患儿因触痛而拒按或烦躁不安。偶尔,也有血管瘤伴发血管畸形同时存在的情况。
经历了快速生长期后的血管瘤便逐渐进入到消退期,这一时期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历时数月,大多数耗时数年。消退期的改变是肿块体积持续增大,但质地变软。临床观察可见红色病灶范围有所扩大,往往表现出许多新生的红色小结节增生。肿块范围内的正常皮肤出现条带。有的表现为半侧红色肿块消退,另一半病灶的红色斑块仍然残留的外观。有的表现为中央浮出正常皮肤,周围新生红色斑点增生。也有表现为棕色皮肤的皱褶上点缀着零星的红色斑点。深部病灶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点状低回声信号的小血管影像。约83%~92%的血管瘤具有自然消退的倾向,但消退过程中缺血性坏死的概率为20%?30%,坏死引起组织缺损者占60%?85%。另外,有35%消退后遗留色素改变或皮肤纹理改变。因此,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应该遵循早期发现、早期正确处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张志愿,赵怡芳.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上海:上海世纪图书出版公司,.5
~THEEND~
血管瘤论坛义诊报名中!
成都站:
10月:15号(董欣竞医生)
17号、24号、31号(谢世春医生)
北京站:(魏建医生团队)
10月:17号、31号
正在报名中!!!
血管瘤论坛义诊活动医院组织的长期公益活动,患者可以进行一次免费治疗(免挂号费、免问诊费、免药品费、免治疗费),看见有效果后再选择继续治疗,让患者少花冤枉钱。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血管瘤论坛还可帮助其进行公益筹款求助,切实帮助到患者。
扫描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