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任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复制链接]

1#

何任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金国梁何若苹浙江中医学院

半夏厚朴汤岀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组成。功能行气解郁,降逆化痰。是仲景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蛮”之代表方。原文为:“妇人咽中如有炙裔,半夏厚朴汤主之。”对此方证,后世医家多认为,乃是情志抑郁?气滞痰凝所致的“梅核气”(包括现代医学之瘡症、慢性咽喉炎、咽喉神经官能症等)。临床上用该方治之,效果较佳。

著名老中医、《金匮》专家何任教授对本方之运用颇有新意。他认为,半夏厚朴汤功善解郁散结,化痰降逆,其临床应用不但可治包括慢性咽喉炎、瘡病在内的“梅核气”等无形的气郁痰凝之症,而且亦能疗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颈前血管瘤、颈淋巴结肿,乃至食道肿瘤等有形的气郁痰聚之疾。只要辨证用之,效果同样显著。我们随师侍诊以来,常见何老运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上述之症,屡获良效,验案甚多。兹整理举例之。

一、甲状腺腺瘤、甲状腺It肿

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属于中医学“痿瘤”范围。其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滞痰擬,积久结聚而成。治疗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为大法。以半夏厚朴汤主之,是方对证用。具体应用,酌加*药子、夏枯草、昆布等,增强其软坚散结之效;腺瘤、囊肿质地偏硬者,加桃仁、赤芍之类,以佐破瘀散结之功。辨证加减,多能收效。

例一:徐X女45岁干部。年12月2日初诊。病案号:。

患右甲状腺腺瘤三年余。初2cm大小,服西药多时未效,逐年增大,隐痛。年10月14日E超检查:右甲状腺腺瘤,4.8X4.2cm大小。建议手术而不从,要求中医治疗。诊时,右颈肿大明显,按之活动,质中.自谓腺瘤每随情绪波动而增大、缩小,纳食、二便正常,苔薄、脉涩。此情志不畅,气滞痰凝,积而成疾。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半夏9g厚朴9g茯苓15g生姜6g苏梗9g*药子9g夏枯草15g昆布15g桃仁

上方连服28剂,隐痛除,腺瘤已缩小。续予原方服用三月余,腺瘤消失。B超复查:右甲状腺腺体大小基本正常。

按:本例患瘻瘤三载,逐年增大,且肿处会随情绪波动而增大、缩小。证属情郁气滞,痰浊结聚,故以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夏枯草、*药子、昆布功司软坚散结.是治痿瘤之常用要品,与半夏厚朴汤配用,标本兼治,相得益彰。久结必有瘀,故佐桃仁活血祛瘀,助散结消肿之功。

例二:周XX男37岁干部年11月16日初诊。病案号:。

四天前因疲劳而于晩间饮酒,次晨起感咽喉部疼痛而发现颈咽右侧有一肿块,旋即隆起,有3X2.5cm大小,按之活动,质地偏中,吞咽有不适感。B超检查示:甲状腺囊肿伴囊内出血。心情紧张,肿处突岀较明显,按之疼痛,纳不振,苔微厚,脉弦。证属痰浊凝结。治法:疏郁化痰,散结消肿。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姜半夏%厚朴9g茯苓15g

苏梗9g*药子9g夏枯草15g丹参15g鸡内金9g沉香曲9g

上药5剂后,疼痛止,囊肿明显缩小,纳食增,口干,原方去沉香曲,加川石斛15g,继服7剂。12月3日复诊,囊肿消失,咽部舒如。又予7剂巩固之,而获痊愈。

按:本例患者素有饮酒习性,湿浊内蕴,凝而为痰,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部,一遇暴逆,骤然发病。症属瘻瘤,虽伴有囊内岀血,但究病之因,源于痰浊凝结所致,故用半夏厚朴汤疏郁化痰为主方。因生姜辛温,用之有碍出血的消散,而以丹参易之,旨在止血散瘀滞。*药子、夏枯草软坚散结,与半夏厚朴汤君臣相使。鸡内金、沉香曲健脾醒胃增纳食。诸味配用,药中病的,病获速愈,关键在于谨识病机,辨证施治。

二、颈前血管瘤

颈前血管瘤属中医学“血瘤”等范畴。本病多由痰气互结,血瘀脉络所致。治疗原则以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等为主。对此类病人,何老常以半夏厚朴汤与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配用,即以半夏厚朴汤行气解郁,化痰散结;用桂枝茯苓丸通利血脉,活血祛瘀。二方有机合用,共奏化痰散结、祛瘀消瘤之功。

例三:周X男4岁年6月6日初修。病案号:o

6月2日在哭喊吋,家长发现其在咽喉天突穴处有一花生米大小的青紫肿物,突岀于皮肤,哭喊停止后见平软。三天后,肿物增大如山核桃大,约1.5cm左右。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血管瘤,省儿保院诊断为颈前血管瘤。不愿手术而请何老诊治。患者发育良好,然烦躁多动,咽喉天突处血管瘤隆起,高声或哭笑时更明显,色青紫,按压则稍退,与甲状腺不相邻,活动欠佳,伴有隐睾症。证属痰浊凝结,气滞血瘀。治法:化痰散结,活血消瘀。半夏厚朴汤加味:

姜半夏6g厚朴6g茯苓12g生姜2片苏梗6g桂枝6g丹皮6g桃仁6g赤芍9g上药服14剂后,血瘤缩小一半。原方调治月余,肿物消失,血瘤告息。

三、颈淋巴结(核)肿

颈淋巴结(核)肿属于中医学“瘵病”范围。是病之发,多系痰火互结所致。疏郁化痰、软坚散结、消火解毒等,是治疗之大法。对此疾,何老时用半夏厚朴汤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加苦丁茶、夏枯草、连翘等,清火解毒,软坚消瘵。

例四:陈X女24岁年2月4日初诊。病案号:。

颈部两侧淋巴结肿二年,时大时小,以左侧为甚,经西医用消炎、抗捞药等治疗多时,未见显效o近二月来淋巴结肿明显,按之活动?质硬。咽喉不利,面足浮肿,月经三月未行,心情忧郁,少言语,苔白腻.脉沉。症属瘵病。由情志郁抑,气滞痰凝所致。治法:疏郁化痰,软坚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味:

姜半夏9g厚朴9g茯苓15g生姜6g苏梗9g苦丁茶15g夏枯草15g冬瓜皮30g地枯楼15g

服14剂后,两侧淋巴结肿缩小,面足浮肿消退,咽喉舒如。上方去冬瓜皮、地枯楼,加制香附9g,益母草20g,先后调治三月余,颈淋巴结肿消失,月事按期而行,以两症同愈而收功。

按:本例病起二载.瘵病时大时小,平时心情忧郁,咽喉不利,月事又三月未行,面浮足肿等,此气郁痰凝之症无疑。以半夏厚朴汤理气开郁,化痰散结,治病之根本;加苦丁茶、夏枯草清火解毒散结肿,助半夏厚朴汤消散之力。面足浮肿,月经不行为兼症,故以冬瓜皮、地枯楼利水消肿,用制香附、益母草调理月经.主症兼症同治而恶愈C

体会

半夏厚朴汤以半夏化痰散结,降逆下气;厚朴行气开郁,通利痰滞;茯苓健脾渗湿,清痰之源;生姜辛散化痰.和胃降逆:苏叶顺气宽胸,宣散郁结。五药配伍,君臣佐使井然有序,具有行滞气、开郁结、化痰凝之功效。其临床应用.不但适宜于“梅核气”等无形的气滞痰凝之症.而且也适宜于诸上述举例的有形之气滞痰聚之疾。只要辨证运用,随症加减,多能获良效。正如陈灵石《金匮方歌括》谓“……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