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多少钱漫话兄弟阋墙
兄弟阋墙,语出《诗经·小雅·常棣》,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同室操戈、祸起萧墙等。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谓类见不鲜。譬如:春秋齐桓公晚年之五子争位,三国曹丕之于曹植的“煮豆燃豆萁”,隋炀帝杨广之于杨坚、杨勇的弑父杀兄、逼宫篡位,李世民之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玄武门之变”,唐肃宗李亨之于永王李璘的“东巡叛乱”,金完颜亮之居弟杀兄、以臣弑君,明燕王朱棣(叔)之于建文帝朱允炆(侄)的“靖难之役”,
清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与皇八子允禩*的立储、继位之争等等。而之所以有“阋墙”、“操戈”之类事儿的发生,争夺帝(王)位或者说*权当是主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阋墙“阋”到了什么程度,同室操戈“操”到了什么态势,“萧墙”之内又发生了些什么祸乱呢?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刚死,几个儿子便为争位而互相交战,有的甚至在桓公尸体旁干仗,即使乱箭射在了老子的尸体上,也没有人顾及。可怜齐桓公尸体躺在床上60多天没法入殓,以至蛆虫都爬了出来。杨广为篡位而不惜逼死老爸、诛杀兄长,甚至奸母淫嫂。为一皇帝龙椅如此置亲情于不顾,何遑论人性?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据说是事出有因,但其人对于自己手足兄弟痛下杀手、血腥屠戮之残忍手段,委实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安史之乱”中,永王李璘的出师东巡,本来得到了唐玄宗的支持,但当时已经自立为皇帝(即唐肃宗)的太子李亨认为永王璘的出兵是“擅领舟师东下”的叛逆行为,不久便以反叛罪将其剿杀。完颜亮发动*变,刺杀了其表兄金熙宗完颜亶,并将熙宗亲信大臣完颜宗敏等若干人杀死,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为了防止别人同他争夺皇位,完颜亮又杀了太宗完颜晟子孙完颜宗懿等70余人和秉德等大批贵族。朱棣抢夺侄子朱允炆帝位之事,自是不能以“兄弟阋墙”论,但朱家叔侄的同室操戈,殃及多少无辜啊。这不,方孝儒因不肯写即位诏书竟被“诛十族”——873人死于非命!雍正在继位之前,采用的是“韬光养晦”策略,不动声色,静观其变,伺机出手;继位以后,将同母兄弟皇十四子胤禵从前线调回予以禁锢,将死对头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迫害致死,皇十子、皇三子胤祉及子弘晟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贬秩,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因支持皇八子胤禩)也遭处罚致死。据有关资料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之多。后来,连帮助他夺得帝位的隆科多、年羹尧也被借故处死。这样看来,曹子建先生的运气似乎要比建文帝们好一些,至少不像朱允炆那样至今生死不明。当然,此无疑得益于其文学才华。倘若七步之内未能成诗,恐怕也被其兄曹丕“相煎”掉了哩。
纵观我国历史上种种兄弟阋墙、同室操戈之事,但凡其中的获胜者,无不以世界几千年中国几百年才能出现一个的“救世主”自居,无不视自己为真理的化身、正义的代表,认为自己永远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胜利了的就是合法,就可以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就被称为寇贼。胜利者是为真龙人主,居九五至尊,从而把握天宪、独揽乾坤、金口玉牙、言出法随、“一句顶一万句”,谁敢说三道四?何能物议是非?而失败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被任意指斥、责难甚至侮辱。“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柳亚子《题
太平天国
战史》)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成王败寇”现象。
“穷寇勿追”这句话,也许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然而,在“成王败寇”史观的传承中或者说影响下,胜利者对于失败者的这一点最后的怜悯也消失了。
(本文曾在2008年《杂文报》刊登)